质朴绘人生,实干闯天下——访我校地理与旅游学院1986级校友陈中伟
陈中伟,我校地理与旅游学院1986级校友,广东恒通无纺布有限公司董事长。
他为人谦和,光华内敛,谈吐之间流露着山东人特有的质朴与醇厚;他一步一个脚印,用十七年的良心坚守,勤勤恳恳从技术的“门外汉”做成了行家里手;他知足感恩,情系母校,反哺之心真挚而又浓烈。1986年他考入当时的广东商学院(现广东财经大学)学习,毕业创业至今算起来到广东已有三十个年头,三十年来依旧乡音未改,普通话中夹杂着浓重的山东口音,更增添了他的朴实与厚重。他就是我校地理与旅游学院1986级校友陈中伟。
莫言少年贫,青春当历练
首次对陈中伟校友的采访,恰巧是他受邀作为第二届广东财经大学最佳授课教师评委嘉宾的前一天。久别校园,面对我们的采访,他学生时代的记忆一下子被激起。虽说第一次见面,但他却开诚布公地向我们说起了他的大学生活。
初到广商,陈中伟因囊中羞涩,午餐只打一份青菜,因不好意思让同学看到,所以经常独自一人吃饭。“记得有一次我老乡李宏伟打了两份鱼坐在我旁边,当时他问我怎么只打一份青菜,我撒谎说懒得去楼上拿菜票,但其实是我没钱,于是他顺手递给我一份鱼,这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吃鱼”陈总笑着说,这件事留给我的记忆是最深的。人与人的关怀可以如此的自然真诚,而这也对他今后的企业管理有着极大的影响。
大学时陈中伟还课余兼职做过搬运工,这一做就是两年多。有一次他一口气负重上七楼,来回十几次,那天挣的钱就相当于一个老师月工资,拿到钱的一瞬间,自豪感油然而生。从小吃惯了苦的他,踏实、肯干、不抱怨也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不忌讳我是烹饪系毕业的,我也不忌讳我是通过勤工俭学完成了自己的学业。我很感谢广商。我觉得没有广商,就没有我的今天。或许说去别的学校可能会有更好的发展,但那只是假设。”与他的交谈,“广商”是高频词条,我们能够很直接地感受到他的坦诚与朴实以及对广商的那份浓浓的情感。在别人看来,也许那些贫苦的岁月难以启齿,但对他来说却是最难忘的美好回忆和宝贵财富。概览他这三十年的人生历程:一个人出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待苦难的态度以及后天的努力。
诚立本,厚德载福
今年的7月8日,我们有幸参观了陈总的工厂。在工厂正对大门的影壁上铜塑了“为人为事”几个大字。做企业就像做人,在陈总看来,做企业参不得假,人性更是不能掺假。
做企业讲的是诚信。他解释说,无纺布的主原料是聚丙烯,如果只为了盈利,往聚丙烯原料里掺粉料、碳酸钙,虽说前者价钱是后者的4-5倍,但这样做出来的产品却相差甚远,这可不能含糊。他说话的语气坚定而又有力。
随后,陈总还向我们分享了前年他遇到的一件幸运的事。“那时,我的车间要扩充,在得知当地一个老板要出售厂房后我就找到了他。经过我们日常的接触和谈话,老板最后竟然承诺前三年土地(40多亩)我可以免费用,三年后一次交纳购买金。”陈总笑着说到:“这一路我一直走得很顺。也许很多人会说我运气好,当然运气很重要,但一个更重的方面就是有朋友经常帮助我。为什么帮我?因为我平时做的不算差。”听了陈总的这些话,我们深有感触,人与人的沟通,往往能够打动人的不是什么花言巧语,而是你质朴的人格和真诚的态度。
干一行,爱一行
陈中伟白手起家,从事无纺布生意十七年。虽然他大学读的是烹饪专业,但十七年对无纺布的学习和钻研使得他从技术的“门外汉”做成了行家里手。产品从当初年产量2000吨,发展到年产量20000多吨,现已远销到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巴西、法国、东南亚及中东等国家。
制作无纺布的一套设备几千万元,科技含量较高且复杂,但对他来说,无论是制布工艺,还是机械设备,他都了如指掌。陈总还向我们介绍到,无纺布的制作会因生产季节不同,在一定时间内其柔软度也不同,那么配方也会不一样。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类似于这些细小的问题,都需要他和技术人员在无数个日日夜夜中不断摸索和尝试中改进。
“在我的办公桌上没有别的东西,一桌子全是布。我用手摸一摸就知道这种布属于哪种布型,有多少克,达不达标,对这些我都是内行。”在参观陈总的工厂时,陈总拉大了嗓门向我们介绍了整个无纺布制作的操作流程,话音有时会被机器的轰鸣声盖过,但他认真、详细的讲解以及汗流浃背的身影已经让我们见识到了一个真正实业家的激情。
从工厂里出来,陈总自信且微笑着说到:“工艺、电器、机械,应该说我也是我们公司顶级的。干一行,爱一行,我们公司的厂长是纺织大学毕业的,其中一个主管毕业于上海东华大学,他们都在公司十多年了,我每天与技术人员一起去研究这些布,就是要让客户来到我这里,就能看到满意的产品。”
“小企业的竞争实质是老板的竞争”
十七年如一日,但凡没有公务外出,陈中伟每天都是第一个到办公室,公司八点上班,他通常是七点半到。因为车间是24小时开工,一到工厂他就先去车间转一圈,同值夜班的员工进行沟通。
这样的沟通虽说只是他工作中不起眼的一个举动,但在陈总看来这也可以表现出对员工的尊重,沟通会让员工做的更好,这是他做企业这么多年来总结的经验。“我不能让我的员工觉得老板整天吊儿郎当,不务正业。”陈总强调说,“现在小企业之间的竞争往往就是老板之间的竞争。”
正因为年轻时吃了苦,他对自己十几年来打拼下来的生活评价是,虽不是很富裕,但却很知足。“年轻时穷过,但人不会穷一辈子,所以不能看不起人。”无论是对主管还是工人,他都是本着尊重和关爱平等相待。正因为他在厂里的技术以及为人,十多年来,有一帮忠诚的人一直跟随左右。
陈总告诉我们,这些年来无纺布的行业前景还可以,他不会用一些生产任务或其他条件来给员工划杠杆、上要求,当然员工的自觉性也比较高。在陈总看来,公司只要能达到产销平衡他就满足,但培养一个人的忠诚度和职业素养却是他最看重的。
来自广东财经大学校报 作者:校友总会办公室张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