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

    广东财经大学文化旅游与地理学院的前身最早上溯到1986年的烹饪工程系,是我校较早成立的学院之一。学院立足广东、面向全国,围绕大湾区一流财经大学的整体发展定位,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本科教学工作为中心,彰显文理交叉,多元协同发展的特色与优势,培养具有宽广国际视野、深厚人文素养、扎实专业技能、持续创新能力的文化旅游管理类、地理规划类专业人才。经过30多年的发展,广东财经大学文化旅游与地理学院已成为华南地区极具影响力的文化旅游与地理院系之一。

  学院现开设有旅游管理(数字文旅投资与运营)、酒店管理(数智化运营)、会展经济与管理(数字会展与创意策划方向)、文化产业管理、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等六个本科专业,一个旅游管理学术硕士学位点,一个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学位点;其中酒店管理(数智化运营)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旅游管理(数字文旅投资与运营)专业是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和省级特色专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是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和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会展经济与管理(数字会展与创意策划方向)专业是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和校级商法融合特色专业。目前在读本科生1829人,研究生64人。

  学院师资力量强大,教师科研实力突出。学院拥有专任教师69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7人,博士学位教师占比87%,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1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校级培养对象10人。近年来,学院教师取得了一批丰硕的科研成果。先后主持(完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6项,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等委托科研项目80余项。在《南开管理评论》、《旅游学刊》、《中国软科学》、《当代财经》、《人文地理》、《地理学报》、《科学通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自然资源学报》、《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Journal of Services Marketing》、《Computers & Geosciences》等国内外各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98篇,SCI、SSCI/EI收录44篇;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经济科学出版社等出版或合作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和学术专著80余部。

  近年来学院在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也取得了不俗成绩。学院建有“城乡规划与旅游空间信息实验教学中心”、“地理环境与旅游开发省级示范教学中心”、“自然地理综合实验室”等3个实验教学中心;文化旅游管理类专业与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州长隆集团、广州四季酒店、广州大剧院、广州市文化馆合作建立了省级示范实践教学基地,与广之旅、W酒店、柏悦酒店等合作建立了校级实践教学基地;地理类专业在韶关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江西庐山地区、华东等地建立了各类实践教学基地。

  多年来,我院为社会输送了8000余名文化旅游管理类、地理规划类专业人才,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连年超过95%,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


招生咨询方式

网址:http://dlyly.gdufe.edu.cn/

电话:020-84096389

E-mail:865965304@qq.com


专业介绍

  旅游管理(数字文旅投资与运营)(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省级特色专业)

  培养目标: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拥有扎实经济学、管理学、旅游学和投资学知识,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和文旅行业实践技能的“文旅行业投融资及经营管理专门人才”。

  学生继续深造方向:攻读大文旅产业相关专业方向,如旅游管理、文化遗产、文物与博物馆等硕士研究生。综合性课程为学生打下较全面扎实的社会科学知识基础,近年来,多名毕业生考取香港中文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英国萨里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工商管理、法学、新闻与传播、心理学、产业经济学、汉语言文学、翻译等专业硕士研究生。

  学生就业方向:在文旅相关金融投资及管理企事业单位、境内外大型文旅集团、各级政府文化旅游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各类型博物馆等从事项目运营、规划策划、投资融资、数字化管理、创意内容生产、文旅支持服务等工作。

  专业特色:本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基于“创新创业”教育与“三能”(实践能力、管理能力、研究能力)协同培养,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社会培养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本专业已形成以短周期(1-2天)的课程实践、中周期(3-7天)的实地考察以及长周期(一个月以上)的企业实习为特色的“三位一体”专业实践模式。近年来,在老师指导下,学生们在各类专业赛事,如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商务会奖旅游策划竞赛、全国旅游管理旅游企业虚拟仿真大赛等全国性比赛中取得佳绩,形成了良好的“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氛围与特色

旅途也是我们的课堂:旅游管理系教师带领专业学生赴湖南进行专业调研和实习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参加2023年中国大学生旅游管理虚拟仿真大赛决赛现场(中国·南开大学)


酒店管理(数智化运营)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战略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掌握酒店管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具有开阔的产业战略意识,科学的运营理念,前沿的现代管理技能,能够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将运营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和优化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学生继续深造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以攻读国内外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以及博士研究生。如:企业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产业经济学、金融学、传播学、人文地理学等专业。本专业毕业生在工作三年后,还可报考本学院的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TA)。近年来,有多名本专业毕业生考取中国社科院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以及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英国南安普顿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悉尼大学等海内外知名学府的硕士研究生。

  学生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以在国际酒店集团、酒店规划设计与咨询顾问公司、国际俱乐部、度假村、房地产企业、现代服务咨询公司、政府管理部门、旅游门户网站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服务管理、策划设计、运营统筹等方面工作,能够在运营管理、市场营销、数据分析等方面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和运营优化的解决方案。毕业生主要分布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部分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发展。

  专业特色: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注重国际合作、紧密联系行业和以赛促教的专业特色。在国际合作方面,本专业与瑞士著名教育集团(SEG)和HIM酒店管理学院达成了合作意向,内容包括国际化师资培训、交换生项目和带薪实习项目等。2023年已开始输送第一批“2+2项目”交换生;该项目交换生毕业后,经申请可同时获得广东财经大学、瑞士蒙特勒酒店管理学院(Hotel Institute Montreux)和美国诺斯伍德大学(Northwood University)三所高校的学位。本专业还与澳门科技大学开展交换项目和学生暑期交流实践活动,疫情后此项目重新恢复运行,受到学生好评。在行业联系方面,本专业与位列世界500强的酒店集团旗下多家酒店签订实习协议,开辟了广州四季酒店省级实践教学基地等,构建了“五位一体、多元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创建了“社会调研—专业实践—创新创业实践—综合实践”的实践教学体系,与广东省旅游局、广之旅、同程旅游、上海迪士尼等保持长期合作,协同育人。本专业通过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竞赛实践,促进其理论知识学习与应用。本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国内外专业大赛,近三年获得等国家级、省级奖项38项,共计109人次。                  

专业概况

广东财经大学校长于海峰与瑞士教育集团CEO签署酒店管理专业合作意向书

部分比赛获奖证书和获奖同学照片


会展经济与管理(数字会展与创意策划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战略需求,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数字会展与创意策划专业人才。学生将深入学习会展经济与管理的基础理论,同时专注于数字技术和创意策划的实践应用。塑造具备创新意识、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熟悉最新的会展理论、实务及相关政策法规。毕业生将具备数字会展理论基础、实操能力和创新设计思维,可在数字化会展领域、国际会展组织、政府管理部门或从事数字技术、创意策划、项目管理等工作。

  学生继续深造方向:数字会展与创意策划方向开拓了学生深造的广阔前景。毕业生可攻读国内外会展管理、数字媒体、创意产业等领域的硕士、博士学位。他们已成功进入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昆士兰大学等顶尖院校,深入研究这些前沿学科。

  学生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具备数字化和创意策划专业素养,活跃于领先的品牌会展公司、文化博物馆以及数字媒体等行业,专注于高端营销与创新策划。他们还在政府、行业协会、会展研究机构以及金融证券和国际贸易领域担任关键角色。毕业生主要分布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国东部及全球性展览企业的海外办事处。

  专业特色:本专业致力于培养适应数字时代的会展经济与管理人才,专注于数字会展与创意策划。课程内容涵盖会展策划、数字化运营及现场管理,以应对行业现代化需求。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及资源优势,提供广交会等顶级实习机会,同时通过国家级竞赛和行业交流座谈,增强学生实战经验和行业见解。


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学生广交会实习

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顶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珠海华发国际会展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向宏与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学生交流

澳门会展旅游业协会会长何海明与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学生交流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文化学、管理学及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具有文化创意策划与运作、文化企业经营与管理、文化市场分析与研究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可在各类文化企业和公共文化服务单位从事文化创意IP开发、数字文化产业运营、文化产品营销、文化项目策划、文化金融服务、公共文化管理等工作。

  学生继续深造方向:毕业生可攻读海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及相关学科硕士研究生。近年来,本专业毕业生先后考入中山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悉尼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等国内外知名大学硕士研究生。为了提高学生深造机会,本专业还由专业教师和优秀系友提供各类考研和申硕的专业课程讲座和报考咨询服务。

  学生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能够在各类大型文旅企业、创意策划企业、政府文旅部门和各类公共文化服务单位,从事文化管理、新媒体运营、数字文化产业运营、项目策划、文化金融、文博机构运营等具体工作,亦能适应网红经济、文化遗产活化、文旅融合和“元宇宙”等文化产业新业态。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运用人工智能工具设计的“花”系列产品概念图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师生共同为辛亥革命纪念馆策划并执行公共教育项目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出席第五届文创产业大会·天河峰会开幕式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前往广州市啤酒廠·珠江琶醍啤酒文化创意艺术区进行实地教学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接受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具有一定的开展科学研究能力,立足于地球表层特征及其变化、自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能在科研教学单位、相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自然地理过程、自然灾害防灾减灾、环境变化研究和资源管理、环境保护或应用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培养规格:标准修业年限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主干学科:地理学、环境科学、地理信息科学

  主要课程:自然地理学、地质学基础、地貌学、气象与气候学、地图学与测量学基础、水文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自然资源学、遥感概论、环境科学概论、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土地资源管理、区域规划、计量地理学、中国自然地理、世界自然地理、自然灾害学、灾害应急管理、灾害防治工程规划与设计、灾害评估与保险、GIS空间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全球变化、生态学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粤北地区地质、地貌“课程野外实习”、江西庐山地区自然地理“专业综合野外实习”、华东五市区域地理“学科综合野外实习”、毕业论文(设计)。

  主要专业实验:矿物鉴定、地貌观察、气象观测、土壤测定、水文观测、植物观察、土地测量、遥感影像判读、数字图像处理等。

  学生继续深造方向:在国内、外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等攻读地理学、水利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城乡规划等专业的硕士学位直至博士学位。本专业前身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近年来,先后有多名学生考取英国伦敦大学、伯明翰大学、谢菲尔德大学、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德国弗莱贝格工业大学、德国不莱梅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部等若干研究所等国内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的硕士研究生,毕业生考研总升学率位居全校 55个本科专业第一名。

  学生就业方向:毕业学生可在国土资源、城市管理、城市规划、市政工程、地籍管理、房地产、土地评估与规划、灾害应急管理、环境保护、气象、水利、海洋、能源与交通、农业、林业、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的国家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科研教学机构工作。

  专业特色:该专业严格按照理工科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科学素养很高,同时有严密逻辑体系的实践教学设计。粤北地区地质、地貌“课程野外实习”、江西庐山地区自然地理“专业综合野外实习”、华东五市区城市地理“学科综合野外实习”。

学生风采:该专业学生在全国地理科学展示大赛、广东省“挑战杯”、“双百”大赛以及其它各类比赛中屡次斩获第一、二名佳绩,深受学生、家长、同行及社会好评。


专业实习打牢知识、增长见闻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颖教授为同学们作报告并合影留念

参加专业比赛屡创佳绩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

  培养目标: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以人居环境建设与优化为核心,围绕新时代背景下的城市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培养具备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城市规划和空间分析技术与技能,具有宽广视野和综合分析能力,能满足城乡规划设计、国土资源管理、旅游开发规划、企业战略策划、信息系统应用管理等社会需求,成为“通地理、精规划、强实践”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学生继续深造方向:在国内外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攻读地理学、城乡规划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等相关专业硕士学位。近年来毕业生中,多名学生考取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卡迪夫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深圳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硕士研究生。

  学生就业方向:毕业生适宜在各级政府城乡规划与建设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相关研究机构等从事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资源评价、策划咨询、大数据与空间信息技术、房地产开发与咨询、城市与区域及产业经济分析等工作。

  专业特色:以新时代城乡规划与建设管理人才需求为目标,以专业理论与规划实践为核心,强化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是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依托城乡规划省级一流课程教学团队,通过设置多环节、多层次的课程实验实习、野外考察、项目调研、生产实践等教学过程,不断强化学生复合应用型人才专业素养,基本具备直接进入相关行业或部门独立工作的能力。

“我为美丽乡村绘蓝图”--和一村规划图

专业综合实习--上海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