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 | 弘文遗韵

发布者:杨婷发布时间:2023-09-16浏览次数:59


根据广东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部署要求,结合惠州市龙门县文化馆的要求,本团队通过实地走访、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传统手艺、民俗文化等,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艺,提取其中非遗元素打造一系列文创产品,并通过视频方式将龙门县非遗文化进行宣传,从而助推龙门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01千城一绝之东方毕加索—农民画

图 弘文遗韵团队与钟永廉及文化馆工作人员合影


 724日上午,广东财经大学“弘文遗韵,秀龙门”队队员来到龙门县文化馆,与龙门农民画非遗传承人钟永廉进行交流学习。


图 龙门农民画非遗传承人钟永廉作画


龙门农民画创始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与陕西户县农民画、上海金山农民画并称中国三大民间画,是广东的文化名片。

钟师傅为我们对龙门农民画的历史、特色、构图等进行了讲解,并对农民画的文创设计进行了交流,为弘文遗韵团队在文创设计方面提供宝贵的意见。

   02躬编绣锦鹓织梦已千年—盒箩

图 弘文遗韵团队与林万谷合影


 725,弘文遗韵团队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盒箩现存状况,来到了龙门县林村对非遗传承人进行实地调研。


图 林万谷与团队成员进行交流


盒箩,是惠州很多地方用来装礼品、送礼物的传统竹制礼盒。龙门县龙城街道林村盒箩手工艺相传已有近千年历史。

林万谷是林村盒箩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他向团队介绍了盒箩的历史和制作技艺,并且也道出了盒箩的传承面临的较大问题。如何让更多的年轻人传承这项非遗,学习盒箩的技艺,需要让盒箩走进更多年轻人的视野。

   03坚守传统焕发湾区真味—年饼民画

图 弘文遗韵团队与罗伟亮合影


 725日,弘文遗韵团队来到位于龙门县卖箩街的米饼店,拜访年饼非遗传承人罗伟亮,了解龙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年饼的发展情况。

龙门年饼是龙门人过年必备的传统小吃。20152月,龙门米饼制作技艺入选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7年,龙门米饼被评为“龙门十大旅游手信”之一。

罗伟亮是龙门年饼的第五代传承人,多年来他坚持纯手工制作,使用传统工艺,带龙门当地这个最具代表性的小吃走出龙门。


图 罗伟亮与团队成员进行交流


通过这次队员们与罗伟亮师傅的交流访谈,队员们了解到龙门年饼的相关制作工艺、龙门年饼的特殊之处,探讨龙门年饼目前所遇到的困境以及应对方法。

   04素手绕青竹花灯代代传—虎头花灯

图 弘文遗韵秀龙门团队与何廖福合照


 726日上午,“弘文遗韵,秀龙门”团队为了解龙门县独特的灯彩艺术——虎头花灯,来到了龙门县虎头村进行实地调研。

虎头花灯优雅脱俗,别具风韵,历史文化渊源深厚,具备社会学、民俗学及美学等领域的研究价值。201511月,虎头花灯被列入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龙门县永汉镇鹤湖虎头村的独门灯彩。


图 何廖福与团队成员进行交流


何廖福是龙门县虎头花灯的非遗传承人,何廖福伯伯在交流中为我们介绍了虎头花灯的历史、制作工艺和相关的节日习俗。何廖福伯伯带领团队前往祠堂观赏虎头花灯,近距离观赏虎头花灯,确立基本的文创方向,为团队后续实践提供了便捷。



结语

龙门非遗资源丰富,是岭南文化宝库,承载着历史的发展脉络,彰显着文明的无限魅力。

广东财经大学“弘文遗韵-秀龙门”薪火实践团队探访龙门非遗至此圆满结束。在实践期间,广东财经大学“弘文遗韵-秀龙门”薪火实践团队对4项龙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实地调研,与非遗传承人进行交流,体会非遗的魅力,了解目前传承非遗所遇到的困境,思考团队项目实施的可行性与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