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学,男,湖北武汉人,1968年9月生,中共党员,汉族。广东财经大学地理与旅
主要教育及实践经历:
2004年6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区域旅游发展与管理;2001年6月毕业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态旅游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旅游规划与开发;1991年毕业于武汉教育学院地理专业。
1991-1998年在武汉市第三师范学校工作,从事地理教学与实践工作;2001年8月-2002年7月在浙江万学院工作,从事旅游教学与旅游规划方面的研究;2002年8月至今在广东财经大学(原广东商学院)工作,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其中2005年3月—2008年3月本人担任旅游与环境学院的兼职学科秘书(等同于系主任任职经历),负责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研究生教育方面的管理工作。从事旅游经济管理、休闲经济与文化、旅游规划、城市发展规划发展方面的研究。2008年12月—2009年12月赴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休闲与旅游系进行访学研究。
主要业绩:
主要从事旅游规划与管理、产业规划与发展、休闲经济与管理、休闲文化与生活方式、区域文化与社会发展等领域的研究、教学与实践。主持或参加各级项目40多项,其中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第三责任人)。完成相关文案、报告等共计300多万字。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在《人文地理》、《城市发展研究》、《经济地理》、《学术研究》、《社会科学家》、《思想战线》、《消费经济》、《城市问题》、《科学、经济、社会》、《农业现代化研究》、《经济问题探索》、《经济体制改革》、《旅游学刊》等CSSCI学术期刊上2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4部。为地方政府、旅游企业做学术报告、讲座30多场次,参加各级各类旅游项目评审40多项。被广东电视台、南方都市报、宁波日报、广东电台(及香港电台、上海第一财经广播)采访或报道。
主要社会兼职:
现为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会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特聘科普志愿者,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休闲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广东省招投标协会专家库专家,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咨询专家,《中国旅游研究》杂志审稿专家,国内多个地方政府部门的科技咨询专家和多家旅游企业的顾问专家或特邀研究员。
主讲课程:
本科生:《旅游消费行为学》、《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心理学》、《旅游经济学》、《休闲学》、《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旅游地理学》、《旅游物业管理》、《城市旅游管理》、《民俗学概论》、《人文地理学》、《资源与环境管理》、《区域规划原理》、《岭南文化地理》、《现代社会生活方式》
硕士研究生:《休闲与消费经济》、《旅游规划与开发》、《儒家思想与粤商文化》(广东商学院MBA基础课程负责人)
发表核心期刊学术论文:
特殊区域旅游合作与发展的经验与启示——以粤港澳区域为例.,(CSSCI期刊《经济地理》2010年第4期),独立
经济发展是否促进休闲质量提高—以经济发达的广东省为例,(CSSCI期刊《旅游学刊》2010年第3期),第一作者
粤港澳旅游合作的障碍及路径选择(中文核心期刊《改革与战略》2010年第1期),第一作者
区域旅游发展与合作中的政府行为研究.(CSSCI期刊《经济体制改革》2009年9月),第一作者
中国区域旅游合作的总结与展望(CSSCI期刊《经济问题探索》2009年第9期),第一作者
中国乡村旅游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优化.(CSSCI期刊《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年第6期),独立
区域旅游合作的动力机制分析.(中文核心期刊《江苏商论》2008年第9期),第一作者
地球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发展互动关系探析(CSSCI期刊《科学、经济、社会》2007年第1期),独立
基于市民休闲生活需求的城市规划与管理——以广州市为例(CSSCI期刊《城市问题》2006年第4期),独立
广州城市休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中文核心期刊《商业经济文荟》2006年第3期),独立
论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的变化及其创新发展—以“泛珠三角”和“大珠三角”的为例(CSSCI期刊《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独立
广州市民休闲生活的调查与研究(CSSCI期刊《消费经济》2005年第6期),独立
开发广州市工业旅游的若干思考(中文核心期刊《商业研究》2005年第5期),第一作者
旅游业区域合作机制创新研究——以成长中的“泛珠三角”为例(CSSCI期刊《思想战线》2005年第2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5年6月摘要转载),第一作者
区域旅游业时空演变形式与机制探析(中文核心期刊《学术交流》2004年第11期),第一作者
旅游业区域合作的一般模式与原理探讨(中文核心期刊《商业经济文荟》2004年第5期),独立
一种新的经济运行现象——旅游行政区经济(CSSCI期刊《社会科学家》2004年第1期),独立
“行政区经济”现象在我国旅游业中的表现及其负面影响(CSSCI期刊《学术研究》2003年第12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旅游管理》2004年3月全文转载),第一作者
城市游憩空间结构系统分析—以宁波市为例(CSSCI期刊《经济地理》2003年第2期),独立
我国东西部城市旅游的差异分析(CSSCI期刊《城市发展研究》2001年第4期),第一作者
我国城市旅游研究的回顾与展望(CSSCI核心期刊《人文地理》2001年第2期),独立
出版学术著作、教材:
华信经管创新教材《旅游管理》规划教材(总主编),2013-2014年,电子工业出版社;《旅游心理与消费行为学》(主编),2013年.
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独著),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4年12月.
《休闲经营与管理》(主编)(全国高校休闲科学规划教材),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6月.
《旅游规划原理》(副主编)(21世纪高等学校旅游管理系列联编教材,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
《2010中国休闲发展报告》(首部休闲绿皮书)(参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5月.
《休闲学导论》(参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
《旅游学教程》(参编)(21世纪高等学校旅游管理系列联编教材),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
《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参编)(21世纪高等学校旅游管理系列联编教材),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
承担纵向科研项目:
1、主持: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谐休闲文化与文明生活风尚建设问题研究》(批准号09BSH040),2009年7月—2013年5月,2013年5月结项等级为优秀
(2)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构建国民休闲与生活文化的理论与路径研究——基于广东省的发展实践(国家社科基金结项优秀配套项目),2014年1月——2015年12月
(3)广东财经大学科研项目《和谐休闲文化与文明生活风尚培育研究》(项目编号08BS94001),2009年1月—2012年12月
(4)广东财经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生态位理论视域中经济发达地区高校研究生教育的竞争格局及其协调发展》(项目批准号2010YB03),2010年3月-2011年3月
(5)广东财经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博士项目《休闲产业与城市发展的互动机制研究—以广州市为例》(项目编号06BS79003),2007年1月—2009年3月
(6)广东财经大学科研项目《城市居民休闲方式及其社会管理对策研究—以广州市为例》(项目编号03XB63001),2004年2月—2006年7月
2、参与: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竞合机制及其绩效评价研究——以湘黔桂“侗文化旅游圈”为例》(批准号70973029)(排名第3),2010年1月—2013年4月
(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竞合”联盟视角的两岸四地跨区域旅游业的协同发展研究——以会展旅游为例》(项目批准号11YJC630224)(排名第2),2011年10月-2013年12月
(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台湾高等运动休闲教育研究》(项目批准号10YJA880109)(排名第4),2010年1月-2012年2月
(4)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2012年学科共建项目《产业融合驱动下区域旅游产业集聚发展路径与管理模式研究》(项目编号GD12XYJ12)(排名第6),2012年12月—2014年12月
(5)广东省软科学项目《广东山区县域经济的驱动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06B70102004)(排名第3),2007年1—12月
(6)广东省社会发展攻关项目《广东山区生态旅游资源信息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
(7)广州市社科联第八次社科规划项目《2008年奥运会效应与我国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研究》(排名第3),2006年6月—2007年12月
(8)广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引进项目《珠三角旅游产业转型与结构优化升级研究》(粤财教[2009]109号)(排名第2),2009年6月—2011年12月
(9)广东财经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都市休闲文化及其建设对策——以珠江三角洲为例》(项目编号04XB9009)(排名第2),2005年1月—2007年6月
承担横向科研项目
1、2000年3—10月主持完成湖南省“挑战杯”科技创新项目《城市旅游—中国西部开发的新战略》研究,获湖南省二等奖。
2、2001年5—6月在浙江宁波大学完成了《宁波城市商业区(CBD)规划研究》项目,对宁波市的商业、旅游、文化发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3、2001年7—9月参与完成宁夏回族自治区国际旅行社委托宁波远见旅游研究事务所的旅游规划项目“中华回乡穆斯林之窗”(宁夏银川),任项目组副组长。
4、2002年1—9月参加江苏省《张家港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项目(项目核心成员之一),主持完成相关子课题研究4项。
5、2002年4—5月主持完成宁波市旅游局委托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的课题《宁波市建设国际性港口城市的旅游响应》的子课题《宁波市文化旅游发展战略研究》和《宁波市旅游市场开发的策略研究》。
6、2002年9月—2003年3月参加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持的《江苏无锡市旅游总体规划》项目,主持完成子项目两项:《无锡市旅游客源研究与市场拓展策略》、《无锡城市文化与旅游互动策略研究》。
7、2002年10月主持完成深圳三江投资有限公司(房地产公司)委托广东商学院旅游与环境学院的课题《广东梧桐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8、2002年11月—2003年1月参加广东乐昌市委托广东商学院旅游与环境学院的项目《广东省乐昌市三龙谷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负责完成两个子项目:《三龙谷生态旅游区旅游市场研究与旅游线路规划》、《三龙谷生态旅游区资源与环境保护规划》。
9、2002年11月参加广州市旅游局课题《广州市“老字号”文化旅游开发调研报告》。
10、2002年12月—2003年9月,参加广东三维发展策划有限公司与广州恒基三维房地产代理有限公司的多个项目:《湖北省红莲湖旅游度假区综合开发策划纲要》(湖北省红莲湖旅游度假区和深圳宝安集团招标项目,任项目副组长)、《广州芳村区陆居休闲商业文化区整改与提升方案研究》(广州市芳村区花地街委托项目)、《广州市东山区商贸经济发展十年规划》(广州市东山区经贸局委托项目)、《广州市雄峰商城综合发展报告暨总体规划设计》、《广州市科普基地资源调查与布局规划研究》(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任项目副组长)、《广州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2003—2012年)修编》(广州市商业局、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委托项目)、《广州市越秀区商贸文化旅游发展“十年”规划(2003—2012)》(广州市越秀区旅游局、商业局委托项目)。
11、2003年2-5月参与完成中联实业有限公司项目《中联国际医药保健中心市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参加广州博维燃点策划有限公司的项目《佛山市“中国精细产业城”综合发展规划》和《佛山“中国陶瓷城”品牌策划与商业推广》。
12、2003年4月主持完成广州市规划局南沙分局委托广东三维发展策划有限公司编制“广州南沙蕉门河沿岸及城市中轴线城市设计国内竞赛项目计划书”、“广州南沙大山乸绿地景观及环山绿化休闲带规划国内竞赛项目计划书”和“广州南沙地区蕉门河沿岸及城市中轴线城市设计国内竞赛技术文件”、“广州南沙大山乸绿地景观及环山绿化休闲带规划国内竞赛技术文件”。
13、2004年8-11月,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广东省阳山县《神笔洞度假旅游区总体规划》项目。
14、2004年11-2005年2月,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广东《佛山梁园历史文化街区发展规划》项目和《广州大学城博物馆文化旅游开发规划》项目。
15、2004年10-2005年3月,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完成海南省海口市城市规划局委托项目《海口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规划研究》。
16、2005年10月-12月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完成《广东省阳山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项目。
17、2006年9月—2007年1月主要成员参加完成《吉林省辉南工业集中区发展战略及运营策略研究》项目。
18、2006年10月—2007年7月主要成员参加完成《广东省蕉岭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长潭旅游度假区旅游产品体系规划及市场营销战略研究》项目。
19、2006年6月—2007年12月作为主要成员(排名第三)参与完成广州市社科联规划项目《2008年奥运会效应与我国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研究》。
20、2009年6月——2011年12月参与(排名第二)广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引进项目《珠三角旅游产业转型与结构优化升级研究》(粤财教[2009]109号)。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仑头路21号广东财经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邮编:510320
电话:15360541460; QQ号:446551130
电子邮箱:helmsman68@126.com